如何发现圣经的「精意」? | 微读问答
提问
蒙恩的人
请问这几节经文的精意是什么?
有先知的一个门徒奉耶和华的命对他的同伴说:「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他就对那人说:「你既不听从耶和华的话,你一离开我,必有狮子咬死你。」那人一离开他,果然遇见狮子,把他咬死了。(王上20:35-36)
回答
赵擎寰
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于世界宣明会。
本栏目在之前的文章(《很多人滥用了「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中,辨析了《哥林多后书》3:6所谓「精意」是什么意思,并提出:即使按引申的含义,要在经文中找「精深的意旨」,也应按「文意解经」和「以经解经」的原则,不能抛开经文的文本含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原则之下寻找经文「精意」呢?我们就以今天这个问题中的经文为例,一步步地实操演练一番。
圣经由多种不同的文体组成,例如记叙体、书信体、诗体等等,不同的文体在解经的出发点上有差异。例如:
◆ 书信体(主要是新约中的使徒书信)多数是针对某些问题提供教导、意见,往往是直接表明是非判断;
◆ 诗体(如《诗篇》、《雅歌》)则用丰富的修辞来表达人的情感与生命中的挣扎,和向神的倾诉;
◆ 记叙体(如摩西五经、历史书卷)则是通过描述事件,揭示人类历史与神的救赎计划的展开,也通过人物的言行树立正面与负面的榜样。
同一个书卷一般是以一种文体为主,但也会夹杂其他文体,例如《出埃及记》在整体的记叙体中夹杂诗体(出15:1-18)。
具体到本段经文,很明显《列王纪》是记叙体,其主题是记载古以色列王国从所罗门时代到分裂与灭亡的历史过程。在研读这样的经文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基于其文体特点,要先理清所记载的事件本身,才能继续探寻其蕴含的真理。
所谓意群,是指一个文本当中,完整表达某个中心含义的若干句话。这有点像语文课训练中的划分段落,但意群不一定跨越若干自然段,它也可能只是一段话中的一部分。
划分意群的目的是防止断章取义。就记叙文来说,划分意群意味着将描写一个完整事件的句群划分出来,以从头到尾完整了解事件。
显然,《列王纪上》20:35-36这两节经文不构成一个意群,而只是一件事中的一部分——当然,硬要说这两节经文完整讲了一件事,似乎也可以,但这件事就显得非常突兀、莫名其妙了。
对于记叙文来说,由于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并且往往有前后的因果关系或连续性,如何界定意群确实是比较难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寻找大的时间节点。旧约的记叙体书卷中,常常习惯以一个时间节点开始讲一个故事,例如创世记中常常出现「这事以后」、「当……的时候」、「xx的后代记在下面」等等。
在《列王纪上》20章这里,距离35节最近的时间节点是26节的「次年」,从这里开始到本章结尾,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完整的事件(当然其中又包含多个彼此相连的事件)。在它之后,21章开头以「这事以后」带出了另一个事件;在它之前,虽然整个20章是在描写亚兰王便哈达短期内两次进攻以色列,但26节开始是对第二次进攻的记载,可以与前一次分割开来。
在这一步,我们要理顺划分出的意群的整体含义。对于记叙体来说,就是将这个意群所描述的事件的脉络理清楚。这里我们不需要深入研究个别字词的细节,而是概括整段的大意。
20章26-43节,脉络大体如下:亚兰人进攻(26节)——两军对峙(27节)——神人传讲信息(28节)——亚兰军大败(29-30节)——便哈达求饶(31-32节)——两国议和立约(33-34节)——先知自伤改妆(35-38节)——先知设喻(39-41节)——先知责王(42节)——以色列王郁闷回宫(43节)。
理顺文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具体到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先知门徒要求同伴打伤自己这么奇怪的事情呢?其实就是为了乔装改扮,借机向以色列王(亚哈)传达神的话语;而之所以要传达神的话语,是因为亚哈没有按神的旨意除灭亚兰人,反而与敌人和谈。
前三步的方法,其实与鉴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而从第四步开始,圣经本身作为神的启示这一特点就比较突出了。
在「发现主题」的过程中,如果是一般文学作品,这个意群的主题大概是「以色列王亚哈第二次打败亚兰王便哈达的前后过程」。但因为这是圣经中的文字,我们在「发现主题」时必须回应神启示圣经的主题。
在微读问答栏目《圣经关于会幕的记载,对我有什么益处?》一文中,我曾写过:神赐下启示,首要与核心的目的,并不是关乎人的行为准则,而是神自己——他是一位怎样的神,他向人与世界有怎样的意旨,他将如何成就这样的意旨。
也就是说,寻找一段经文的主题,应该从人的视角转向神的视角。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几个问题出发来寻找:
在这段经文中——
神有什么直接的命令、指示?(通常以「耶和华如此说」或类似的词语引出。)
神有什么明显的作为?
有什么人的言语、行为彰显了神的荣耀,或显明了神的旨意?
这几个问题,会让我们特别注意经文中的某些关键词语、语句。
在《列王纪上》20:26-43中,我们很容易注意到28节与42节以「耶和华如此说」来传达神直接的命令或指示;而35节也有「奉耶和华的命」,表明神有直接的命令传达给先知门徒。命令的具体内容,从后面的经文所描写的各人的动作、言语和结局能看出来。
将这三处结合起来,整个意群的主题就很明显了:以色列人又一次打败亚兰人,是耶和华要在他们身上得荣耀;而亚哈不按神的命令除灭他们,违反了神的旨意,将来必因此为自己和以色列人招致祸患。
当一段经文中出现一些难解的地方时,我们要避免强解经文而「自取沉沦」(彼后3:16)。稳妥的做法是在整个意群的主题之下,寻找最自然的理解方式。
以这段经文为例,35-36节令人困惑的难题,或许是为什么先知门徒要他的同伴「打他」,以及当同伴不愿意这样做时为什么会被狮子咬死。其实从直接的因果关系来看,很明显这都是因为耶和华有这样的命令。但真正让我们困惑的是:耶和华这样命令的用意是什么?
我们还记得上一步中,总结的整个意群的主题是耶和华要在亚兰人身上得荣耀,但亚哈王却违反了神的旨意。在这个背景下来看,领受神命令的先知门徒固然要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向亚哈传达神的审判(39-42节),所以要人打伤自己来设置这个比喻;但同时,先知门徒与他的同伴是否忠实执行神的命令,本身也是对同一个审判的彰显。
我们可以对比:
◆ 神要亚哈除灭亚兰人(28节)vs神要同伴打伤先知门徒(35节)
◆ 神把违命审判的信息告诉亚哈(42节)vs先知门徒把违命审判的信息告诉同伴(36节)
并且我们在36节看到,同伴遭遇的审判是速速来临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想见,42节传达给亚哈的审判也会速速来临——我们往后看到22章,就发现三年后以色列人与亚兰人再次交战,亚哈王果然死在战场上,应验了这个审判的信息。因此,同伴不听神的吩咐而死,这件事当时是给亚哈的一个预示,也是给后来读者的一个警示。
从上一步来看,好像这个令人困惑的经文背后,并没有很「深刻」的、「隐藏」的「精意」。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绝大部分时候,经文的主题,以及那些难解经文的含义,都并没有什么奇异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导。
其实,神的启示透过圣经传递给我们,到今天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最后完成的《启示录》也已有将近两千年),历代神学家对经文的研读已是非常透彻,本来就不会有什么重要而新鲜的教导,在这个时代才被解读出来。但是喜新厌旧是人性的弱点,人们总是喜欢「将新闻说说听听」(徒17:21),这就给那些强解经文而自取沉沦的人以迷惑世人的机会。
但是,真理并不会因为古老而失去效力。我们从圣经中总结出来的教导,虽然总是在重复前人的发现,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只要这个道理让我们对神的认识能够进深,这对我们自己来说就是「新」的。
以本题的经文为例,我们可以总结出的重要教导是:神向着不听他旨意的人,有重重的审判,这样的审判绝不落空;我们从这里看到神的主权与权能,因而更加敬畏他。当然,对每个人来说,因为不同的属灵生命状态或当前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又或许会有比较个人化的领会。
以上是以本题经文为例,大体展示如何应用正确的解经原则。当然这里是以一处记叙体经文为例,对于其他文体,特别是诗体、启示文学(如《启示录》),在具体步骤的应用上有一些差别,在此不赘述了。
还有一个建议,是关于解经参考书的使用。参考书分两类:
❶ 工具书,例如原文词典、圣经历史年表、圣经地理地图等。这些是用于扫清阅读障碍的,可以随时使用。比如本题中的经文,可能要用到历史年表、地图等来加强理解。
❷ 解经注释书,这是解经学者、神学家提供的对经文的解读。这类书籍建议不要在还未自己思考、走过上述解经道路的时候,直接拿来用,以免被他人的观点先入为主。
对于解经注释书,比较建议在已经对一段经文有透彻的研读、形成自己的解读后,用来对照,以加深认识和拓宽视野。如果这时发现某些注释的观点十分新奇,那就要特别小心,要收集更多人对同一处经文的解读,并揣摩其是否符合总的解经原则,是不是有足够清楚、合理的说明,而不能对各种新鲜观点一概见猎心喜、匆忙接受。
要点回顾
1. 按「文意解经」和「以经解经」的原则理解经文,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列王纪》是记叙体,记载古以色列王国从所罗门时代到分裂与灭亡的历史过程。
2. 第二步是划分意群,即完整表达某个中心含义的若干句话。记叙文划分意群的一个办法是寻找大的时间节点。《列王纪上》20:26-43是一个完整的事件。
3. 第三步是理顺文意,即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前因后果。先知门徒要同伴打伤自己,是要向违背神命令的以色列王传达神的话。
4. 第四步是发现主题,尤其是神启示圣经的主题(他是怎样的神,有怎样的意旨,如何成就)。本段经文主题为:神要在亚兰人身上得荣耀;亚哈却违反神的旨意,将来必为以色列人招致祸患。
5. 第五步是解决疑难:在主题之下,寻找最自然的理解方式,避免强解经文。同伴不听神的吩咐而死,是给亚哈的一个预示,也是给后来读者的一个警示。
6. 最后是总结教导。很多时候,教导并不新奇,但有效力。本段教导可总结为:神的审判绝不落空,我们要更加敬畏他。
微读问答
给你关心的圣经问题一个透彻的回答。
你可能还喜欢
问题征集
「微读问答」栏目向各位读者征集问题!
只要是你关心的圣经问题,都可以写留言告诉我们。
凡是留言的问题,都有机会在今后的栏目中,得到特邀圣经学者的回答。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微读圣经」APP